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时尚前沿  > 正文

这些天牛,是不是你童年的回忆?

日期:2023-02-11 12:41:54 来源:五次方物语

前言

鞘翅目统称甲虫,是昆虫中种类最多、分布最广的名门望族,坐拥 178 科 30 余万种,在整个动物界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目。在这些浩如烟海、形态各异的甲虫之中,天牛无疑是辨识度较高的类群。有谁没接触过天牛呢?长长的触角,锋利的 " 大牙 ",被捉住时会发出 " 嘤嘤嘤嘤 " 的暗哑声音,几乎是每个乡村孩子的童年回忆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从分类学上讲,天牛泛指鞘翅目叶甲总科的一类昆虫,天牛科为主,麾下种类数万,还包括从天牛科自立门户的瘦天牛科、盾天牛科和暗天牛科。我省境内共记录天牛百余种,但多数分布零散稀疏,或体型很小,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,能让人印象深刻、看着眼熟的常见中大型天牛仅寥寥数种,有些可在城市环境中出现。

正文

1.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

" 黑质而白章 ",最经典的天牛形象。有些个体的斑呈淡黄色,过去称黄斑星天牛,现在认为是光肩星天牛的一个色型。臭名昭著的害虫,从幼虫到成虫都靠危害树木过活,对多种人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构成重大威胁,曾使我国三北防护林受创深重,罪行累累、罄竹难书。

明代画家温良 《天牛蛇莓》图,绢本,水墨设色,其中的天牛当为光肩星天牛。此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。

2. 华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

也叫星天牛,与光肩星天牛相近,显著区别在 " 肩部 ":光肩星天牛自然是 " 光肩 ",该种鞘翅肩部有大量密集瘤突,貌似佩戴了某种浮夸而复杂的军衔标志。据说发生数量少于光肩,但我在青岛市内几次遇到该种,欲寻光肩却不可得。不用说也是林木 " 害虫 ",尤爱柳树。

3. 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

与星天牛相比,个头较小,身材纤细。遍体黑亮,前胸背板一般呈艳红色,极为醒目,故曰 " 红颈 "。长江以南有全黑的 " 黑颈型 ",与 " 红颈型 " 并存,如图 3.2。重点危害核果类果树,如桃、杏等,名字读成 " 桃 / 红颈天牛 " 才对。

清代画家朱汝琳所绘的纸本设色画 《草虫卷》,其中就有桃红颈天牛。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4. 中华裸角天牛 Aegosoma sinicum

曾用名薄翅天牛。体型比星天牛稍大而扁,色泽黯淡,通常棕褐或茶红色,雌虫具明显的产卵管。喜夜间出没,有趋光性,白天也能见到。对杨柳类树木危害很大,甚至对建筑物中的木材也有破坏作用,该杀灭还是要杀灭,没必要心存恻隐。

5. 合欢双条天牛 Xystrocera globosa

和桃红颈天牛一样,属于苗条型天牛,长得还行。红棕色或棕黄色,鞘翅色较浅,每翅中央有一条蓝绿色纵纹,前方斜向肩部,鞘翅外缘和后缘亦呈蓝绿色。主要危害合欢、槐等树种,图 5.1 和图 5.2 中的两棵树,一棵是合欢,另一棵也是合欢。

6. 粒肩天牛 Apriona germari

又名桑天牛、桑粒肩天牛。躯体和鞘翅黑色,肩部有密集瘤突,因密被黄褐色细绒毛,故而 " 黑牛 " 变 " 黄牛 "。体型硕大,威武雄壮,常见天牛中的扛把子,小时候抓到一只倍感荣耀,可以傲视小伙伴。近些年因为防治到位而日渐稀少。主要危害桑、无花果、毛白杨等。

五代画家黄筌所绘的绢本设色画《写生珍禽图》中,有一只个头硕大的天牛,很有可能就是粒肩天牛。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7. 土天牛 Dorysthenes sp.

俗称山春牛或山水牛,我省部分地区嗜食之。幼虫穴居土中,靠啃食草、树根生活,成虫于 7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雨后钻出地面。撕去鞘翅后腌制,或煎炸,或剁碎加鸡蛋煎饼,带籽雌虫尤佳。我在青岛劈柴院亲自试吃过烧烤 " 山水牛 ",感觉一般,可能是做法不对。

虫恐后退!

以吃结尾,善哉善哉。探讨一个问题,除土天牛之外,其它天牛能不能吃?当然能,一般只吃藏在树干中的幼虫(土天牛也是幼虫更美味,但挖起来太麻烦),胶东称 " 哈虫 ",长得白白净净的,油炸后焦黄酥脆,入口喷香。虽说是 " 野生动物 ",但吃起来毫无负罪感,就当客串一回啄木鸟,挺好。

标签:

推荐